益阳市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[1]
益阳市统计局
2025年3月5日
2024年,全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、三中全会精神,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,锚定“三高四新”美好蓝图,坚决执行省委、省政府和市委、市政府决策部署,持续做好“十个统筹”,大力实施“八大行动”,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,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益阳迈出坚实步伐。
一、综合
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,全年地区生产总值[2]2268.18亿元,比上年增长4.7%。其中:第一产业增加值374.30亿元,增长2.5%;第二产业增加值978.31亿元,增长5.3%;第三产业增加值915.56亿元,增长5.0%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60530元,增长5.5%。
第一、二、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9.6%、49.3%、41.1%。全市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6.3:43.3:40.4调整为16.5:43.1:40.4。
二、农业
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703.25亿元,比上年增长2.9%。其中,农业产值373.49 亿元,增长3.6%;林业产值 22.28亿元,增长5.4%;牧业产值 156.27亿元,下降2.4%;渔业产值 103.39亿元,增长6.3%。
全年粮食种植面积551.84万亩,比上年增长0.2%,总产量235.35万吨,增长0.3%;油料种植面积220.40万亩,增长0.9%,产量26.99万吨,增长2.8%;蔬菜种植面积211.97万亩,增长2.9%,产量533.38万吨,增长3.9%;中草药种植面积12.66万亩,增长6.3%,产量6.11万吨,增长4.7%;茶园面积50.79万亩,增长0.71%,茶叶产量10.52万吨,增长3.6%。
全年生猪出栏380.50万头,比上年下降5.5%;牛出栏8.69万头,增长1.3%;家禽出笼2726.38万羽,增长1.8%。禽蛋产量14.60万吨,下降13.0%;水产品产量50.55万吨,增长4.9%。
三、工业和建筑业
全年1595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7.7%。九大主要行业增加值占全部规模工业的88.0%,增长5.6%;省级园区规模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6.8%,增速比全市平均水平低0.9个百分点。
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生产饮料8.1万吨,增长3.1%;纱11.6万吨,下降5.1%;饲料85.7万吨,比上年下降5.5%;铁合金4.0万吨,增长8.0%;民用钢质船舶25.2万载重吨,增长27.3%;传感器1934万只,增长23.9%;印制电路板856.1万平方米,增长39.5%。
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营业收入2897.82亿元,比上年增长6.4%;实现利润135.07亿元,增长14.2 %,其中:九大主要行业实现利润124.63亿元,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92.3 %。
全市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162家,比上年同期净增1家,实现建筑业总产值441.54亿元,下降0.8%;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49.94亿元,增长0.8%,占GDP的比重为6.6%。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547.23万平方米,下降9.3%;建筑业从业人员平均人数10.22万人,下降11.2%;建筑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43.2万元/人,增长11.7%。
四、固定资产投资
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8.6%。从经济类型看:国有投资下降37.3%,非国有投资增长28.1%,民间投资增长20.2%。按三次产业分:第一产业投资下降12.9%,第二、三产业投资分别增长15.5%、0.9%,三次产业投资比重为2.1:57.9:40.0。从投资方向看:工业投资增长 15.7%,其中,工业技改投资增长 22.3%;高技术产业投资下降3.3%;民生工程投资下降22.9%;生态环境投资增长47.7%;基础设施投资增长 15.9%。
全年在库项目 1556 个,比上年增加152个,其中:5000 万元以上项目703 个,增加78个;亿元及以上项目444个,增加37个。
全市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 85.31 亿元,比上年下降 15.7%。其中:住宅投资74.34亿元,下降18.5%。房地产施工面积964.96万平方米,增长0.1%;商品房屋销售面积119.65万平方米,下降16.8%。其中:住宅销售面积110.11万平方米,下降17.5%。
五、国内贸易、物价和对外经济
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53.21亿元,比上年增长5.7%。分地域看,城镇实现零售额781.48亿元,乡村实现零售额171.73亿元,分别增长5.7%和5.9%。全市限额以上单位中,分行业看,批发业实现零售额73.00亿元,增长17.6%;零售业实现零售额262.89亿元,增长5.4%;住宿业实现零售额4.33亿元,增长4.4%;餐饮业实现零售额39.78亿元,增长24.0%。全市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中,粮油食品类、饮料类、烟酒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14.1%、43.1%、10.6%,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、家具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13.1%、11.0%。
全年居民消费价格与上年持平。八大类消费中,食品烟酒下降0.5%;衣着上涨0.1%;居住下降0.6%;生活用品及服务上涨0.7%;交通通信下降0.5%;教育文化娱乐上涨0.7%;医疗保健上涨0.9%;其他用品及服务上涨3.9%。
2024年,全市进出口总额62.68亿元,比上年下降15.4%。其中,出口54.87亿元,下降12.6%;进口7.82亿元,下降31.0%。外商直接投资541万美元,比上年下降67.7%。
六、交通和邮电
益常复线建成通车,全市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559公里。G234谢林港至桃江石洞公路桃江段等30.1公里干线公路建成通车,长吉高速(长安段)、S218大通湖河口至北洲子公路等项目加快推进。益阳电厂煤千吨级码头和金源化工中转码头建成投产,漉湖、赤峰等四个千吨级码头获批建设。常鲇航道加快疏浚,益芦、澧资航道、资水桃花江航电枢纽完成初步设计批复。
全市年末民用车辆保有量100.84万辆。其中:汽车62.18万辆,增长2.6%;私人汽车59.18万辆,增长2.6%。
邮政行业业务总量达21.34亿标准量,比上年增长30.8%。快递业务量1.75亿件,增长38.8%。电信业务总量37.39亿元,增长17.2%。
七、财政和金融
全年完成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8.14亿元,比上年增长1.6%。其中:地方税收收入65.38亿元,下降7.1%;税收收入占地方收入的比重为60.46%,比上年下降5.72个百分点。全年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55.61亿元,增长9.2%。其中:教育支出69.35亿元,增长1.7%;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70.49亿元,增长13.8%;卫生健康支出47.20亿元,下降0.5%。民生支出共计381.01亿元,增长13.1%,占总支出的83.6%,人均民生支出10201元。
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3440.65亿元,比年初增加257.10亿元。其中:住户存款余额2777.95亿元,比年初增加241.23亿元。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2610.20亿元,比年初增加218.02亿元。金融机构存贷比为75.86%,比上年末提高0.72个百分点。从贷款分类看,中长期贷款1837.13亿元,比年初增加116.17亿元;短期贷款632.27亿元,比年初增加64.78亿元;涉农贷款1064.00亿元,比年初减少88.25亿元;住户贷款837.38亿元,比年初增加30.49亿元;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1753.26亿元,比年初增加170.57亿元。
全市共有境内上市公司8家,年末A股上市公司总市值355.24亿元。
全市共有保险公司41家(中支机构),其中:寿险24家,财产险17家。寿险和财产险保费收入共计98.42亿元,比上年增长3.2%。其中:寿险66.25亿元,增长0.9%;财产险32.17亿元,增长8.3%。
八、科学技术、教育和卫生
全市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32家,总数达到754家;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1738家;技术合同年成交额325.54亿元,增长49.0%;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553.61亿元,增长11.6 %,占GDP比重24.4%;新增省级众创空间1家、科技企业孵化器2家、省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3家、省级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1家、新型研发机构3家。
全市现有高等院校5所。其他各级各类学校1353所,其中:幼儿园753所,小学357所,初中171所,特殊教育学校5所,普通高中42所,中等职业类学校25所;在校学生56.79万人,其中,幼儿园7.77万人,特校0.09万人,小学24.67万人,初中13.46万人,普通高中7.25万人,中等职业类学校3.55万人;全市有中小学教职工7.27万人,其中,在职4.66万人。
全年出生人口2.09万人,符合政策生育率99.1%,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9.69(以女性为100)。共完成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3.59万人。完成免费产前筛查1.41万人,农村适龄妇女“两癌”筛查7.28万人。脱贫人口大病集中救治率100%,脱贫人口慢病签约服务率100%,33种专项大病救治率100%。全市无偿献血有序开展,实现临床用血100%来自无偿献血,未发生用血安全事故。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保持在90%以上。全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床位3.11万张,每千人口拥有医疗卫生机构床位8.3张。全市注册执业(助理)医师1.17万人,每千人口执业(助理)医师数3.1人。注册护士1.33万人,每千人口护士数3.6人。全市共有医养结合机构 17 家,医疗养老床位近0.7万张,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医疗养老床位数 6.8 张。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提供安宁疗护服务的机构25家。
九、文化、旅游、广电和体育
全年创成4A级景区1家、省级旅游度假区2家、省级旅游休闲街区1家、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1家。规模以上文化企业新增40家,总数跃升至160家,规模以上文化体育娱乐业营业收入增速14.7%。全市2024年接待国内游客5028.10万人次,同比增长11.6%,接待国内游客总花费493.50亿元,同比增长9.1%。
《清溪村探索“文学+文旅”模式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》获评文旅部文旅领域改革创新二十佳案例。清溪“村晚”入选全国春季、夏季“村晚”示范展示点。《山那边人家》全国巡演。我市成为全省唯一第二批全国互联网上网服务行业云服务试点城市。2024年益阳市旅发大会“3+9+2”系列活动引爆全网。与哈尔滨互动的系列短视频全网总浏览量破千万。
率先在全省完成市县两级应急广播体系建设;获评国家广电总局基层广播电视统计工作集体;《安化县探索公共服务新模式》获评国家广电总局优秀案例。
第十五届省运会备战青少年竞赛项目基本实现全覆盖。国省市三方共建“国家羽毛球奥运后备人才梯队”工作正式启动。举办全民健身日全国主会场活动等18项国、省级高水平体育赛事,首届羽毛球“村超”挑战赛等230项市、县全民健身主题活动,吸引200余万名体育爱好者参与,体育赛事“流量”转化为了文旅经济“增量”。
十、人口、居民收入消费和社会保障
全市年末常住人口373.52万人,比上年减少2.4万人。其中:城镇人口201.39万人,城镇化率53.92%,比上年提高1.25个百分点。0-15岁人口占17.22%,下降0.85个百分点;16-59岁人口占57.82%,下降0.67个百分点;60岁及以上人口占24.96%,提高1.52个百分点。
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689元,比上年增长5.3%。其中,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181元,增长4.4%;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851元,增长6.0%。全体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4779元,其中,食品烟酒支出7823元,居住支出4849元,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3077元,交通通信支出3861元,以上四项支出占全体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79.1%,比上年高0.4个百分点。
全年城镇新增就业3.90万人,城镇登记失业率1.5%,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.2%以内。失业人员再就业2.14万人,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0.60万人。各类职业技能培训1.18万人,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.07万人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年末参保51.60万人,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年末参保10.00万人,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年末参保238.10万人。工伤保险年末参保45.32万人,失业保险年末参保25.20万人。
十一、环境、能源和安全生产
2024年,益阳市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77.9%,PM2.5平均浓度为44.4微克/立方米,PM10平均浓度为64微克/立方米;县市区环境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比例范围在88.0%~95.1%之间。全市33个开展监测的国控及省控断面中,Ⅰ-Ⅲ类水质断面占比93.9%;资江流域益阳段总体水质为优,南洞庭湖持续三年保持Ⅲ类水质,大通湖断面持续5年保持IV类水质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47.8% ,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,资江流域益阳段国省控考核断面锑浓度值达标率为100%。
初步核算,全年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比上年下降13.3%。其中,六大高耗能行业综合能源消费量下降14.2%。全市全社会用电量113.83亿千瓦时,增长5.7%,其中,工业用电量49.96亿千瓦时,增长1.8%。
全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56起,比上年减少6起;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56人,比上年减少10人。亿元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0.025人。
注释:
[1]本公报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,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,存在与分项合计不等情况。
[2]地区生产总值、三次产业及相关行业增加值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,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。根据第五次经济普查结果,对地区生产总值、三次产业及相关行业增加值等历史数据进行了修订。
资料来源:
本公报中财政数据来自益阳市财政局;公路里程数据来自益阳市交通运输局;汽车保有量数据来自益阳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;邮政业务量来自益阳市邮政管理局;文化、旅游、广电、体育数据来自益阳市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;存贷款数据来自中国人民银行益阳市分行;保险业数据来自益阳市保险行业协会;教育数据来自益阳市教育局;科技数据来自益阳市科学技术局;环保数据来自益阳市生态环境局;卫生健康数据来自益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;城镇新增就业、养老保险数据来自益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;安全生产数据来自益阳市应急管理局;其他数据来自益阳市统计局和国家统计局益阳调查队。
更多益阳二手房、益阳租房、益阳楼盘,请登录象盒找房益阳站查看。

二星经纪人/

一星经纪人/赫山

二星经纪人/

